考点四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考点突破】 一、唐朝至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项目 和 战 唐朝 ①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②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③设置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④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唐高宗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 宋 朝 北宋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评价:“岁币(赐)”虽然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政权之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边境地区生产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澶州之战;宋夏之战;金灭北宋 南宋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岳飞抗金 元朝 ①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②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③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④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 元灭南宋(文天祥等抗元) 明朝 ①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 ②隆庆和议,它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 ①明初,与蒙古各部时有战争 ②明末,与后金(清军)战争 清朝 ①册封: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②设置机构:雍正在西藏设驻藏办事大臣;乾隆在西藏设噶厦,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和哨所 ③制定法律: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④确立制度:乾隆时期,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⑤修建庙宇:乾隆时建须弥福寿庙 ⑥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认识 ①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②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是多样的,恰当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③各族人民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等 二、唐朝至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 阶段 史实 概况 影响 隋唐 时期 遣隋 (唐)使 隋唐时期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遣唐使团中的阿倍仲麻吕是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 唐朝的先进制度、建筑艺术、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鉴真 东渡 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 西行 玄奘在唐太宗时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后由弟子根据他的口述编写成《大唐西域记》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辽宋 夏金元 时期 发达的 中外交通 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宋朝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海外 贸易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贸易范围扩大;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元时期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 郑和下 西洋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 抗倭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倭患严重。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