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953

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课件(共1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4604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118张,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天,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冬天的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聆听杜甫用他孱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的慨叹。 登岳阳楼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解题 登岳阳楼 登临 登临诗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6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三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证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老弱多病,国家多灾多难、战乱频仍,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之后又写了《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背景探寻 整体感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 【探究题 】 【任务一】全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任务二】本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 【任务三】诗中用“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任务四】杜甫在不同诗中多次提到“泪”,请回顾杜甫诗句,体现了诗人哪些伟大情怀? 【探究题 】 【任务三】诗中用“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交代时间地点 此联写迟暮之年才真的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美景,寄寓了诗人漂泊天涯、客居异乡、物是人非等感慨,蕴含沉郁之感。 【探究题 】 【任务三】诗中用“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里运用了时空错综的艺术手法,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叹惋。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探究题 】 【任务二】本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 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此联写景,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美景,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探究题 】 【任务二】本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 本诗首联和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日月星辰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坼”和“浮”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探究题 】 【任务一】全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由登楼而引发身世之悲,诗人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以舟为家,尽显晚景之凄凉。 这里的孤寂与上联洞庭湖广阔雄伟形成对比,愈显诗人仕途坎坷、漂泊流浪、怀才不遇之悲苦。 尾联: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