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言绝句 dí dàng 清除烦恼,使心灵清净。 xìn shǒu niān lái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明诗意 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看标题 交代写作内容———诗人晚年隐居在竹林里生活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手法 再读诗歌,分析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写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描绘清幽的环境,悠闲的生活,表现高雅绝俗的境界。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拟人 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作知己,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以及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表现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名利羁绊的隐居生活和宁静淡泊的心境。 七言绝句 指声音的大小起伏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看标题 明诗意 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点明写作缘由、内容———因听到笛声有感而作。“春夜”点明时间,“洛城”点明闻笛的地点。 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繁华的都市,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故作此诗。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手法 再读诗歌,分析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此处运用想象、夸张手法表现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侧面烘托其城之静。表现诗人的思乡心切。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三、四两句诗人由己及人,表现游子们思乡之切。 “暗”字不知笛声来自何处,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点明主旨 pāng tuó,形容雨下得很大。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cén shēn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朝代】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明诗意 看标题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交代写作缘由,逢指遇见,入京使指进京的使者。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三十四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岑参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诗人知道对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