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语言应用)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思维能力)学习故事中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感受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学弈( ) 惟( ) 缴( ) 鸿鹄( )( )盘盂( ) 沧沧凉凉( ) 孰为汝多知乎(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书写提示:“援”右边是“爰”,不要写成“爱”,“爱”的第六笔横比第五笔横略 长;“俱”的右边“具”内部为三横,不要少写一横;“弗”是独体字,第三笔为竖 折折钩,第四笔为撇,不要写成竖;“辩”是左中右结构,三个部分要写紧凑,中 间部分窄一些,左边的“辛”第七笔竖要变成撇。3.借助课文注释或查阅词典,理解下面的词语。(1)学弈: (2)通国: (3)善: (4)鸿鹄: (5)诲: (6)俱: (7)探汤: (8)日始出时去人近: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写生字援 俱 弗 辩活动二:学习《学弈》(一)解释课题弈:_____ 学弈:_____(二)知作者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与孔的代表人物,后被尊称为“亚圣”子并称“孔孟”。《孟子》 《大学》庸》《论语》并称为“四书”(三)解文意1.诵古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2.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文言文的意思。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 同过:_____句意:_____②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_____ 诲:_____ 之:_____句意:_____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_____ 鸿鹄:_____ 援弓:_____之:_____句意:_____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_____ 之:_____ 弗若:_____句意:_____⑤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为:_____ 与:_____ 然:_____句意:_____整篇译文:_____ (三)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呢 _____(四)根据课文内容,比较两人学弈的经过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将文中的语句摘录在下表中。一人另一人经过结果(五)孟子写这则小故事,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六)熟读成诵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文言文中的“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①指弈秋的教诲。②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③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1)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 一人虽听之。 ( )3)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 参考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狼》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1.学习文言文,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文化自信)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语言运用)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思维能力)4.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两个故事。(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1.两个辩日的小孩,一个认为太阳在_____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_____时离人近。2. 用“_____”在文中画出两个辩日的小孩各自的理由。 任务二 活动一:背诵《学弈》活动二: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解释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