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户玻璃的外表面易结冰花,是凝华现象 B.夏天,驾驶汽车时常开冷空调,挡风玻璃内表面易起雾,是液化现象 C.舞台造雾常用干冰,雾的形成是干冰升华后,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 D.烧开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 2.下面是二氧化碳的自述,其中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我的密度比空气大 B.我不能燃烧 C.我无色无味 D.我升华时需要吸热 3.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温暖的房间内,镜片变得模糊,一段时间后,镜片又变得清晰。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凝固-汽化 D.凝固-液化 4.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5.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遇热蒸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6.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7.如图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8.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0.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1.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12.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