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3 保障财产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统编版)七年级 下 0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02 03 05 学以致用 目 录 04 启思导行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民法典对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尊重并珍惜生活中一切正当取得的财产。 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保护创新,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做守法和遵守公序良俗的公民。 法治观念: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学习、遵守、维护、宣传民法典,做民法典的主动学习者和积极践行者。 学习目标: 1.知道财产所有权的含义、重要性,理解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意义,知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理解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原因和意义,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明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含义、内容。在生活中学会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4.知道法律保护继承权的内容,了解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压岁钱归谁?》 思考:视频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过渡:根据民法典孩子的压岁钱归孩子所有,但孩子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稳定性和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及法治观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保障财产权》。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1.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类? 2.法律保障财产权的原因和要求? 3.为什么要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学习任务二:法律保护财产权 1.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怎样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3.法律怎样保护继承权?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79-82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观看视频】:《所有权》,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财产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探究一: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类?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相关链接】P89, 财产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民法典对财产的归属作了明确规定。 探究一: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类?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课堂归纳】:(笔记) 探究一: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类? 1.什么是财产权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分类? (1)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分类: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生活观察】P89,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二:法律保障财产权的原因和要求? 何某通过银行向他人转账时,误将两万元转给了宋某。何某发现转错人后,请求宋某退还两万元,遭到宋某拒绝。何某催讨未果,遂将宋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交易记录作出判决,责令宋某返还何某两万元。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生活观察】P89,小组合作讨论:(1)查阅民法典,找出何某诉请宋某返还两万元的法律依据。 探究二:法律保障财产权的原因和要求?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至九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这意味着,在转错账的情况下,如果收款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笔款项是错误转账,那么他们有义务将款项返还给转账方。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晓财产所有权 【生活观察】P89,小组合作讨论:(2)这一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