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配套测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 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下列是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图片及其发掘地,由此可以说明( )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甘肃泰安出土的彩陶盆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 江苏郑州出土的彩陶盆 A.彩陶烧制技术出现在我国打制石器时期 B.史前时期小农经济得到充足发展 C.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影响 D.中原地区的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 2.粟最早在中国种植,经碾磨脱皮后成为小米。粟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中的粟为millet,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粉之意。由此可知( ) A.中华文明影响世界 B.语言是文明最主要表现形式 C.世界文明因粟而兴 D.原始农业最早是在中国兴起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那些把耕牛养得很壮实、很健康的,还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耕牛养的不好、瘦了,当地负责管理耕牛的官,要跟着受到处罚。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当时( ) A.保护动物观念 B.百家争鸣局面 C.诸侯纷争状况 D.重视农业生产 4.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表(单位:万贯)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宋天禧五年(1021) 5723 2762 48 2936 52 宋熙宁十年(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6.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7.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这表明当时( ) A.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 C.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 D.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 8.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 (1700—1794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 ) 9.汉初,盐铁收入属于诸侯王的“私奉养”,不纳入国家财政经费。元封元年后,汉武帝命桑弘羊全面推行盐铁官营,取消了诸侯王掌管盐铁的经济特权。据此可知,盐铁官营有利于( ) A.发展手工业 B.提高盐铁商人地位 C.统一度量衡 D.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10.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11.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