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检测(二)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2.(改编)下图所示为出土的五千年前的古埃及莎草纸,其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而成,曾在欧洲和西亚流行,并因发明久远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由此可见,莎草纸的发明( )。 A.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有力证明 B.推动了西亚和欧洲文明的产生 C.是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 D.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3.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 )。 A.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 B.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 C.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 D.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 4.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下表所示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这反映出( )。 地区 斯芬克斯形象 古埃及 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 亚述、波斯 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着皇冠 希腊 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点 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 5.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发现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中国的瓷器。这体现了( )。 A.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技艺 B.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 C.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 D.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6.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但用自己的劳动和心智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由此可知,罗马文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 )。 A.坚持本民族物质文化特色 B.坚持开放并不断融合文化 C.激发民族创造力和自豪感 D.地中海区域得天独厚的优势 7.日耳曼人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惨遭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8.下表反映的是柏拉图有关财富的言论。这可以折射出柏拉图( )。 A.财富观带有伦理色彩 B.排斥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C.受智者学派思想影响 D.迥异于孔子的义利观 9.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狄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的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个性张扬,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生活。这说明,希腊神话( )。 A.改变了西欧民众审美意趣 B.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C.推动了基督教信仰世俗化 D.成为文艺复兴旗帜 10.15世纪,不少教皇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古典手稿,如尼古拉五世一当上教皇,就宣称要建立一所教廷图书馆,他还在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这些古典手稿内容广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哲学著作,古希腊宗教和神学著作。教皇的上述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