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考古发现证明,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表明中华文明( )。 A.以农为本 B.领先世界 C.农商并重 D.多元起源 2.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中的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④在刹那辉煌之后逐渐衰落。上述①②③④处应依次填入(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3.《论语》中,孔子弟子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4.在世界六大原生形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在传承、创新和发展,从未中断。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B.以民为本的人文性 C.源远流长的连续性 D.多元一体的包容性 5.《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这表明,周公( )。 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 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 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 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 6.(改编)《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 B.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贵族间的利益 D.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7.《礼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这意在强调( )。 A.礼是人性的基础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礼是治国的法则 D.用仁爱之心对待万物 8.李渊曾在陕西西安草堂寺为生病的儿子李世民虔诚地拜佛祈福。大业二年(606年)正月,李世民病愈,李渊遂来该寺还愿,造弥勒像一尊并刻还愿碑纪念。碑文记载:“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求仙,蒙仙恩力,其患得损。今为男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德资益弟子男及合家大小,福德具足,永无灾鄣。弟子李渊一心供养。大业二年正月八日建立。”据此可知,当时( )。 A.达官显贵擅长草书创作 B.皇帝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C.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D.儒学丧失正统思想地位 9.朱熹主张“正君心是大本”,“辅相之职,必在乎格君心之非”,使君主“声色货利为至戒”,并多次向皇帝“昧死而悉陈之”。这表明,朱熹致力于( )。 A.整肃宋朝吏治 B.复兴儒学精髓 C.探求内心良知 D.批判君主专制 10.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A.是宗法制的产物 B.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 C.受宗族观念影响 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 11.(原创)“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盉和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盉几乎一模一样。”考古学家介绍,三星堆文化的陶器组合,如陶高柄豆、陶三足炊器等是基本的器型组合,其中就有中原文化的影子。据此可知,中华文化( )。 A.独立发展,具有多元特征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以中原为中心,多元一体 D.中心由北向西南转移 12.(改编)中国近代经济学家陈焕章(师从康有为)在《孔门理财学》中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