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各交战国抱着短期取胜的如意算盘冲上战场,然而战争很快进入胶着状态,速战速决化为泡影。导致“速战速决成为泡影”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2.欧洲各国版图发生以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图2 A.拿破仑战争的后果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下表反映出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两极格局形成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第三世界崛起 D.区域集团化加强 4.1946年,戴高乐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1958年,他又宣布法兰西共同体之中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他们应当民主地、自主地管理自己”。戴高乐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法国经济的衰退 B.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C.两极格局的影响 D.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5.一战中,英、法等宗主国殖民者鼓励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在此之前,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殖民者的行为客观上( )。 A.使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反映了欧洲实力迅速衰落 C.利于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 D.打破了非洲封闭隔绝状态 6.(原创)1920 年,萨克拉斯·雅克奇等外籍人士在埃及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社会科学小组,并创办了名为《文学和科学》的刊物作为宣传新思想的载体,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旅埃希腊人。据此可知( )。 A.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国际进步力量推动埃及革命斗争 C.埃及已经成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D.马克思主义成为埃及新思想主流 7.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战争和文化是有矛盾的,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以军事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8.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避难。他们中的多数人喜欢吃上海菜和中式点心,甚至还会说几句上海话,有的人喜欢中国戏剧,还会打太极拳。这反映了( )。 A.战争阻断民族发展进程 B.上海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C.人口迁徙推动文化交流 D.中国文化影响范围扩大 9.下图所示为创作于1956年的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轮船正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高举印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将其拦住。在纳赛尔后方垂钓的是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皮洛夫。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 A.反殖民主义情绪高涨 B.埃及沦为大国间激烈斗争的棋子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苏联掌握解决运河争端的主导权 10.下表为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会员国的增长统计表(部分)。这说明( )。 A.发展中国家成为联合国的主导力量 B.联合国被大国控制利用的局面被打破 C.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D.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世界政治的潮流 11.1984年,新加坡成立二十五周年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筹办了一项主题为“儒学在新加坡”的展览,把儒学在新加坡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儒学在民间振兴的时期(19世纪至1982年);二是朝野同倡的儒学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该展览反映了( )。 A.儒学是新加坡的治国思想 B.新加坡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C.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D.儒学增进新加坡文化认同 12.(改编)二战后,曾被视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韩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有学者认为这与其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有关。其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