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6674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11】(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0687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纲要,格式,教学设计,演变,国际格局,冷战
  • cover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冷战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事件之一,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际政治和经济层面,这一研究导向显著影响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内容与方向。近年来,随着冷战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其研究范畴日益广泛,“文化冷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这一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所著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张杨所著的《文化冷战:美国的青年领袖项目(1947—1989)》以及翟韬所著的《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宣传研究(1949—1965)》。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化冷战的历史背景、实施策略及其全球影响,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思考视角。基于“探究—感悟”教学模式与现行教材内容,本课主题设定为“文化攻心———文化冷战视野下的世界”,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冷战的历史背景、实施策略及其全球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与批判性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精心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历史材料,构建有序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个人观点、看法、认识以及情感态度,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出历史结论,从中获取历史的智慧与启示。此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其对冷战时期复杂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实现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地位:本教学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涵盖了第18至21课的内容,旨在系统地探讨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演变与发展。首先,从宏大的时空背景出发,本单元依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脉络,深入讲述二战后冷战的起源、进程、终结以及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转变过程,特别是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该课程不仅详细阐述了冷战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还着重分析了冷战期间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大国博弈背后的深层次动因。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冷战如何塑造了20世纪后半叶的国际秩序,以及这一秩序如何随着冷战的终结而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随后,本单元分别聚焦于二战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发展状况,具体涵盖: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探讨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变革及其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分析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着重探讨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际的发展》,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的发展路径与新兴国际秩序的形成。本专题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学习20世纪后半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引导学生从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的宏观视角,深刻理解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地分析人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从而全面把握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的全貌与深层逻辑。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叙述了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冷战拉开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这一阶段的史实,由三目内容构成: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这三个部分遵循历史发展顺序,围绕冷战的发生、发展、终结展开,介绍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同时,结合国际格局在冷战进程中的演变,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