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4428

第15课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0330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认识“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等4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 1.指名背诵送别诗《小池》。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 1.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 2.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 背诵古诗。 课内拓展,加深印象 出示连一连,让学生连一连词语和词语解释。 出示古诗填空,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 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出示送别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 拓展西湖十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虚写 实写 西湖六月→风光特别 莲叶→无穷碧 莲花→别样红 虚实相生 绚烂生动(课件网)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二年级下册 诗人介绍 诗人介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天刚亮的时候 送别 毕竟 到底,究竟 四时 四季,这里指除六月外的季节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风光不和其他季节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穷 无边无际 碧 颜色碧绿 别样 红 格外,与众不同 红艳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与蓝天相接的荷叶无边无际颜色碧绿 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 西湖十景 感谢观看 感谢观看 .N 9 2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原文 翻 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竞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原文 翻 净慈寺,位于浙 净慈寺 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 岸,雷峰塔对面,是 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 之一,中国著名寺院 之一。因为寺内钟声 宏亮,所以"南屏晚 钟成为"西湖十景”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 荷花荡里柳行间。 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 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 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红香世界清凉国,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 原 行了南山却北山。 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 翻 又绕到北山。 译 四时 究竟,终归,到底 毕竟 四季 别样 天亮的时候 无穷 格外,与众不同 晓 无边无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光 0 畫 接天莲叶 映日 荷叶 别样红 毕竟 四时同 荷花 究竟 贺知章 宋 杨万里 唐 无穷碧 不与 西湖 六月中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原文 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