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十二 文明与家园 【高频考点】 一、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1)形成: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学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2)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3)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4)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5)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既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2)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文化不断求新求变,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又为文化进步提供条件和养料。 5.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作用 (1)形成: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2)作用:①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②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 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6.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7.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原因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陷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2)践行 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②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青少年要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思想情感、文化传统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也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的结晶。 9.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 典型表现(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12.高扬民族精神 (1)表现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