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5439

15《无言之美》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453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无言之美,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5 无言之美 朱光潜 情景导入 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一直是人们积极探讨的话题。在一般人的眼里,美术作品中纷纭的色彩、华丽的外观是美;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曲调是美;文学作品中细致的刻画、详细的描写也是美,然而,在美学大师看来,美术中的含蓄、音乐中的无声、文章中的省略也是美的体现,甚至,它比有形之美更真切,更动人,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无言之美》。 课时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理解艺术中“无言之美”的含义,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 作者档案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文题解说 《无言之美》这一标题点明了文章所谈论的主题是一个美学问题,文章从美术的观点来论述“无言之美”的意蕴。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是朱光潜先生论美学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于1924年,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无言之美》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美学文章。 意蕴(yì yùn) 附丽(fù lì) 姑且(gū qiě) 蛾眉(é méi) 寂寥(jì liáo) 谚语(yàn yǔ)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字 音 朗读并感知课文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和意的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间,而不能全然用意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从而引出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举了大量的例子,分别从美术与摄影的选择,文学中的意蕴之美,音乐中的无声之美,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作者再次强调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文章开头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作者认为文学作品“要尽美尽善”“和自然逼真”,“才能引起美感”。后来又说“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样说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达到“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仍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退一步讲,就算言完全能尽意,也不必要做到这一点,因为“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无言之美”更难能可贵。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相片和图画美术作品 黄山迎客松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作者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了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