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5680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37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2024-2025,纲要,中外,2019,统编
  • cover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主要因素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政治活动需要 C.传播伊斯兰教 D.追求经济利益 3.4世纪末5世纪初,笈多王朝达到鼎盛,但其在印度中南部的扩张有限,如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对笈多王朝只是名义上的臣属。这说明笈多王朝(  )。 A.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B.地方割据,政令不畅 C.多年扩张,北乱南稳 D.政局动荡,内忧外患 4.下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  )。 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5.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阿拉伯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 B )。 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 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 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 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是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由此可知,《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D )。 A.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D.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7.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520—1566年),天主教在伊斯坦布尔等重要城市建造了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他们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B )。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 B.宗教政策相对宽松 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 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 8.英国某史学家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下图中的帝国都( A )。 ①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 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③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 ④控制了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图所示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泰姬陵,它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被泰戈尔称为“一滴爱的泪珠”。这种风格在印度受到推崇得益于( A )。 A.德里苏丹国的建立 B.马其顿人的扩张 C.婆罗门教发展为印度教 D.种姓制度的废除 10.902年,日本天皇颁布庄园整理令,禁止院宫及王臣之家私占山川薮泽及农民田地,已占田地、宅舍要按土地证券归还原主。但是同时该法令也申明:“原来相传为庄家,券契分明、无妨国务者不在此限。”这一法令( C )。 A.遏制了土地兼并问题的蔓延 B.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C.客观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D.限制了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 11.(原创)早在1世纪初,就有一些朝鲜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古事记》记载,在5世纪以前,百济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这说明(  )。 A.中国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12.高丽王朝前期,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妇女再嫁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389年,高丽出现了禁止官僚妻妾再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