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6368

第8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237641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七年级,2024,统编,PPT,8课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北宋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掌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历史解释观、家国情怀) 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余秋雨 导入新课 第一目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背景 【 】 2、经过 赵匡胤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北宋? 【北宋建立与统一】 1、建立 2、统一 假设你是宋太祖的军事参谋,你是否赞同他的统一战略?为什么?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实现了局部统一 宋与唐朝疆域相比,你有何发现? 西夏 辽 北宋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第二目 中央集权的加强 利 弊 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谋臣赵普 节度使 行政权 地方财权 兵权 【 】 1、背景 2、 3、目的 领域 措施 (1)军事(兵) (2)政治 中央(权) 地方(权) 地方(财) (3)文教 在崇文抑武方针的指导下,宋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枢密院)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办法:分化事权; 目的:分割相权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b三年任期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转运使) 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 】 ① (1)军事(兵) 4、措施 ② ③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京师之兵,总于三帅(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史》 驻军1 驻军2 驻军3 将3 将2 将1 【 】 (2)政治 4、措施 ①中央(权) 目的 三司使被称为 “计相”,地位较高,在财政方面有很大权力,有时候三司使会加衔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等,兼任宰相。 二府官员 中书门下:长官是同平章事,通常被视为宰相,还有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他们属于宰相级别官员,负责行政事务。 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副使等,主要负责军政。枢密使地位较高,但一般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宰相,不过枢密使有时也会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决策,被合称为 “宰执”,在政治上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地位。 总体而言,宋代三司二府官员,共同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和管理。 【 】 军府 政府 财政 5.特点 分权 制衡 与 宋太祖时期 唐朝中央权力结构图 相权 【 】 (2)政治 4、措施 ②地方 (权) (钱谷) a b c 中央 分割相权 地方 政、财、兵三权分属 【 】 【 】 (3)文教 4、措施 a b ①表现 ②影响 反映了在当时崇文抑武的方针下,北宋文教事业发展迅速。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科举取士人数统计表(数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时期 取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取士人数 唐朝(历时289年) 约2.32万人 约80人 北宋(历时167年) 文举 约6.1万人 约365人 武举 868人 约5人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受命“知贡举”。 这年的进士榜单,成为“千年科举最闪耀的一榜”。 苏辙 程颢 苏轼 曾巩 唐朝、北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