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757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14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课
  • cover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爱恋之情。 (5)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二、青海湖简介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 出卷网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领略青海湖的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出卷网下面的问题: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青海湖?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青海湖的美?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 (2)班内交流。 师生共同明确: 问题1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海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教师小结:作者叙述、描写由近及远、由天空到地面,很有层次。 问题2: 青海湖美在 (1) 湖水蓝得醉人; (2) 环境氛围清新幽静; (3) 神话传说神奇迷人; (4) 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青海湖景物的特点,从多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问题3: 梦幻。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 出卷网写结合起来,以“梦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梦幻般的现实,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表达了作者见到青海湖时的惊喜以及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三 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1、读美文 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 出卷网的、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你找到的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 品美点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 示例: 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 出卷网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