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76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43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九年级,下册,单元,20课,惠子相梁
  • cover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陈菲 教材理解: 《惠子相梁》写的是惠子当上梁相后,他的朋 出卷网友庄子要拜访他,由于有人说庄子此来是为了抢相位。惠子在都城搜查多日,他没有料想到庄子压根就没想去抢他的相位。这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处在初中第九册文言单元。教的目的不 出卷网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人物特点。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故事的寓意及如何看待庄子的志趣。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整理法 将重点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整理。 2、比较法 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体会他们的不同志趣。 3、朗读法 通过加强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表达效果。 4、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战国时有一个人,长 出卷网脖子,脖子还长着一个大瘤子,脸色蜡黄,其貌不扬。有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楚国国君派两位大夫前去重金请他去做宰相。他手持鱼竿,连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里,珍藏在宗庙的大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想了想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这个人说:“你们回去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对 出卷网,是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刚才听到的故事中大家感受到庄子喜欢做官吗?对,不喜欢!但是,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特别喜欢做官,并且做了官还怕被别人抢去。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看《惠子相梁》一文。 二、学习《惠子相梁》 (一)让一生朗读课文,然后师生共同正音。 (二)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予以引导、明确,归纳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强调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用多媒体呈现) 1、重要词语 ①惠子相梁( 动词,做宰相 ) ②或谓惠子曰( 有人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 ④子知之乎( 你 ) ⑤非梧桐不止( 栖息 ) ⑥非练实不食(竹实,即由竹子所结的子 ) ⑦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⑧于是鸱得腐鼠( 在这时 ) ⑨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前“吓”为拟声词,后“吓”为动词,吓唬 ) 2、重要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施做了梁地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这时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内搜捕三天三夜。)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三)讨论: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对待国相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明确:1、惠子———国相 ,庄子———惠子的朋友, “或”———有的人。 2、(1)“或”(有的人) 也许是善 出卷网意提醒惠子保住相位,不要被庄子取而代之;也许是为了挑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