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7695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日期:2025-04-0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85312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统编,下册,法治,道德,七年级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对你有什么启发?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在北京朝廷任职时,有一年张英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和邻居因建房占地闹起纠纷,互不相让。张家人便给当大官的张英写信讲了此事,请他出面干涉。张英看信后,并没有倚仗自己官威欺压邻居,而是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完,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回三尺,两家和好如初,这就形成了桐城著名的“六尺巷”,张家人的大度和气量也因此传为美谈。如今的六尺巷长100米,宽2米,成为和谐礼让的象征。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2024-2025学年秋季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自学导航(P65-68) 小组合作:你了解他们吗?他的故事蕴含着怎样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岳飞 祖逖(tì) 杨时 许衡 墨子 商鞅 生活观察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zǔ tì)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为了练好武艺、增强体魄,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练武。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也坚持不辍。后来,祖逖成为东晋名将,率军北伐,收复了部分失地。 勤奋自律 :故事中的主人公祖逖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展现了勤奋和自律的精神。 珍惜时间 :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祖逖抓住这个时刻勤奋练习,是对时间的珍视。 把握机会 :祖逖与刘琨共同立志报国,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坚持不懈 :故事强调了持之以恒地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启示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yóuzuò)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典范。 启示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句铮铮名言传达了一种做人准则,刻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线。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对诱惑,坚守道德操行,固守廉耻尊严,恪守心灵纯洁,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启示:①要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要有廉耻的荣辱观念。 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①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③ 课堂笔记: 【视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 思考:中华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