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8702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1080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8课,北宋,政治,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唐玄宗后期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由盛转衰 社会动荡 动摇统治 谁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政治 第8课 一、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朝廷派赵匡胤北上抵御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 一、北宋的建立 2.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开封(东京) 一、北宋的建立 3.局部统一 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 “先南后北” 方针: 结果: 一、北宋的建立 3.局部统一 观察地图,北宋是否实现了全国统一? 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是并没有统一全国,实现的是局部统一。 西夏 辽 北宋 想一想 二、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建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赵普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想一想 藩镇割据 外重内轻 夺其权 制钱谷 收其兵 崇 文 抑 武 二、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军事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任用文官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将 控制兵权 枢密院 调兵权 统兵权 统调分离 更戍法 如何评价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措施? 积极: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消极: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收其兵 二、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政治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宰相)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使、副 御史台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分化事权,分割相权 二府三司制 如何评价宋太祖在中央的政治措施? 积极: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消极: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财政支出 ①设副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1)在中央 夺其权 二、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政治 (2)在地方 如何评价宋太祖在地方的政治措施? 削弱地方官的政治、经济权力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实施三年任期制 ③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力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夺其权 制其钱谷 积极:加强了中央的财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消极:官僚机构更加臃肿,地方兵弱财困 二、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文化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儒林公议》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价值取向? 这段话反映了在崇文抑武的方针下,北宋文教事业发展迅速,崇文成为社会风气,科举入仕成为读书人的主要目标,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文化 宋人科举考试图 影响: 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