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269

6.1.2 化学反应与电能 教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772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6.1.2,化学反应,电能,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名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材 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教材分析 《普通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如下: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和电能。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电能,教材主要介绍原电池原理及应用—化学电池。热能和电能作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例子,教材的侧重不同,前者侧重揭示能量变化的本质,后者侧重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原理。本节重点知识理论性强,微观分析多,较为抽象;知识内涵丰富,信息量大。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2.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能从物质及能量变化的角度评价燃料的使用价值。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本节核心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建,并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难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特点及原理。 核心素养 1. 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3.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4.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 PPT 演示、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新课 【想一想】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电能来自于哪里 能不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电能 天空中释放的闪电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由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火力发电的原理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 3.能量转换过程 ①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会造成能源危机 ②煤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 2.什么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分析 铜锌未连接时,锌片表面有气泡,铜片无明显变化,放热, 原因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 铜锌未连接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铜锌连接时,铜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锌表面也有气泡 1.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锌片:Zn-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2e- = H2↑(还原反应) 3.电极反应: 4.工作原理: 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外电路: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5.构成条件 【PPT展示】(2)原电池的设计与制作 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 【目的】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和制作简易电池,体会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用品】水果(苹果、柑橘或柠檬等),食盐水,滤纸,铜片、铁片、铝片等金属片,石墨棒,导线,小型用电器(发光二极管、电子音乐卡或小电动机等),电流表。 【实验】 ①水果电池 【PPT展示】(3)常见的化学电源 常见的锌锰干电池的构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