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581

13短文两篇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53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文,两篇,同步,答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13 短文两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较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pín,书藉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xī,读者在字里行间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sù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一次思维的锻炼。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视pín(  ) 清xī(  ) 追sù(  ) (2) 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订正。     改为     (3) 语段中画线句的主干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 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所以产品销量越来越好。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杨绛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2) 读书使人充实,          ,作文使人准确。 4. 文学常识填空。 (1) 《谈读书》是一篇      ,作者是          ,    国著名的    家、作家。 (2) 《不求甚解》选自《       》,作者是     ,原名      ,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5.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阅读选段中的第一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6. 《英雄记钞》中的哪句话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基本一致 (用原文回答) 7. 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方法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阐述理由。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朱万曙 ①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 何谓经典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 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