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无言之美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xù暗示,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才能引人入胜。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shū忽。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bó弱。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含xù( ) shū( )忽 bó( )弱 (2) 根据语段画线部分,写出相应的成语: 。 (3) “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根据语段,“弹性”指的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不轻描淡写。 B. 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 C. 花园里,百花盛开,蝴蝶翩翩飞舞,这一切都栩栩如生。 D. 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担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 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 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 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 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③⑤④①②⑥ B. ④⑤③①②⑥ C. ⑥⑤③④②① D. ⑥⑤③④①② 4. 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 作者是 , 家、翻译家。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谈美感教育 朱光潜 ①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俱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②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③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④ 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敏锐,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我们本来“见”不着的他们“见”着说出来了,就使我们也可以“见”着。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⑤ 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