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591

17屈 原(节选)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813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九年级,统编,语文,学年,答案
  • cover
17 屈 原(节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xuàn丽多姿的中国诗词,bǔ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中华儿女。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xuàn(  )丽 bǔ(  )育 niǔ(  )带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 “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 停止 B. 休息 C. 滋生,繁殖 D. 呼吸时进出的气 2. ★对下列台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热切地向往和赞美了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大的力。 B.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有力地抒发了主人公的爱憎的感情。 C.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有力地抨击了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者。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屈原: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刘汉俊 ① 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②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尊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③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左右。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现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④ 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充满科学求索精神;在祭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九歌》,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屈原之后的中国文人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 ⑤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正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⑥ 但是,再优秀的屈原,也终究成了中华民族的一滴眼泪。 ⑦ 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面对楚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的状况,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对外都是一把好手。但他并不总是春风得意,他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来自外部却深潜楚宫的政治对手。秦相张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老谋深算。他收买靳尚,设诡郑袖,蒙骗楚王,谗害屈原,可谓处心积虑,机关算尽。两人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屈原惨败,被逐出朝廷,流落到汉水之北。 ⑧ 尽管如此,屈原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被流放的屈原“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为故主的罹难而悲愤,更为新主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悲哀。屈原的政治见识使他看到了战争的性质,知道战争的赢输决定着国家的存亡,而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他的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国之将亡,已无暇计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