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665

19《枣儿》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271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枣儿,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枣儿 孙鸿 独幕剧是戏剧作品的一种形式,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单纯,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形成高潮,戛然而止。多数不分场并且不换布景。 如果有两种食物大家可以选择,一种是枣儿,另一种是巧克力,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新课导入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枣儿”在剧中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围绕明确的线索行文叙事的方法。 3.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 学习目标 孙鸿,当代剧作家。1999年《枣儿》荣获曹禺优秀话剧小品奖。 作者简介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园,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到城里打工的青壮年希望走出家园,走进现代化的新生活,而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留守的孩子也企盼父母早日回来。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可能会出现情感上的迷失和精神上的失落;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可能会在希望中充满迷茫,在企盼中浸透困惑。因此,家庭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背景材料 雕塑(diāo) 瞒着(mán) 咀嚼(jǔ jué) 踌躇(chóu chú) 囫囵(hú lun) 蹑手蹑脚(niè) 重点字注音 【喃喃自语】 不断地低声自己和自己说话,别人都听不清说话内容。 【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重点词语解释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兴许】 也许;或许。 【踌躇】 犹豫不决。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中看】 看起来很好。 【囫囵】 完整,整个儿的。 【凝视】 聚精会神地看。 【心事重重】 心里盘算的事一桩接一桩。形容思虑的事很多。 第一部分,开端。在枣树下,老人遇到一个捡枣儿的男孩。 第二部分,发展。写一老一少的交谈,老人回忆关于枣儿的往事,透露出对儿子的思念。 第三部分,进一步发展。男孩交代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突出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思念和期盼。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老人与男孩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一起呼唤亲人回归。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把握剧情。 2.概括剧情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整体感知 2 1.“枣儿”在剧中起的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研读探究 结构 老人        枣儿 男孩             象 征 亲情 故乡 传统  精神家园 儿子   父亲 明线 暗线 2.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从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研读探究 3.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想想它在剧中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