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节》传统节日知识点 诗词+谚语+范文+文化习俗 古诗: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破 阵 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清 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采桑子 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谚语: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浸种,谷雨下秧。 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 清明睁眼,一棵高粱打一碗。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要种四季豆.不在清明后。 清明前,去撒棉;春分后,去种豆。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相宜。 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 清明谷雨紧相连,种过棉麦种大田。 清明姜,谷雨秧。 文化习俗: 扫 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 插 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 踏 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范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叫扫坟节,也就是我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去给他们上坟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我要去乡下给爷爷上坟,爷爷的坟墓在我们隔壁的一个县城,坐车大概要一个来小时,一路摇晃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下车,哇!人真多呀! 县城的、乡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们先到街上买了些小纸作就上山了,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可不一样哦,阳光明媚的,大老远就能看见山上的祖坟,我们先到了老爷爷的坟上,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先要除掉坟墓旁边的杂草,然后再进行祭祖仪式,由于今年政府规定不能在山上点香烧纸,以免引起火灾,所以我们只是象征性的在坟上压了些纸钱,在坟墓旁边围上了我们亲手采摘的映山红。 扫完了老爷爷的坟墓,我们又得扫爷爷的坟墓去,翻过了一座山就到了,爷爷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轻的,到了爷爷的坟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爷爷的许多往事,嚎啕大哭起来,受她的影响,大家不免都有些伤感的情绪,同样我们也是把爷爷的坟墓清理了一下,压上了香纸,就下山了。 一天的扫墓活动就这样结束了,虽然爬山有些难,但是我还是跟着队伍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