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间:75分钟 分值: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朱元璋加入红巾起义军,1364年称吴王,1368年正月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定都 ( ) A.西安 B.洛阳 C.应天府 D.北京 2.朱元璋以“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为名废相,认为丞相既废,“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记载,废除丞相之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朱元璋接到的奏事文书多达1 160件,平均每天要处理145件。材料说明 ( ) A.皇权在不断削弱,相权在不断加强 B.废除丞相后,皇帝的工作量增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设置了丞相 D.废除丞相后,决策的正确性提高 3.明朝初期与蒙古部落冲突频繁,但“隆庆和议”后,双方通过马市进行贸易,蒙古用马匹交换布匹、绸缎等物资,这种交换还允许蒙古用物资换白银购买生活用品。明朝的这些做法有助于 ( )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蒙古社会的转型 C.政治认同的增强 D.北部边防的稳定 4.北京大学与非洲肯尼亚国立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肯尼亚曼布鲁伊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地层遗物中发现图1所示中国“永乐(明成祖年号)通宝”和永乐年间的青花瓷片。这些文物遗存可以印证 ( ) 图1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日本 5.有人指出,这场战争是由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的,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这场战争 ( ) A.以中朝取得最终胜利结束 B.使日本统治朝鲜目的实现 C.密切了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D.加剧了日本与越南的紧张 6.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其中,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租住权的殖民者是 ( ) A.葡萄牙 B.英国 C.西班牙 D.荷兰 7.有学者指出,“人亡政息”是对张居正改革的最好描述。张居正去世后,除一条鞭法外,改革措施均被废除,甚至张居正本人也遭到了政治上的清算。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无一不对张居正表现出巨大的仇恨。这说明 ( ) A.张居正改革不得民心 B.张居正改革触犯了官僚利益 C.张居正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张居正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8.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粮”,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9.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北方民族。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 ) A.辽朝 清朝 B.金朝 元朝 C.辽朝 元朝 D.金朝 清朝 10.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图2所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 ) 图2 A.驻藏办事大臣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11.乾隆年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俄国向清政府提出追索并发出战争威胁,乾隆回应,决不允许在我国界内追索,否则必战,并对土尔扈特部进行了妥善安置。乾隆的做法 ( ) A.改变了清廷的外交理念 B.开拓了中华帝国版图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阻滞了俄国对外扩张 12.对图3所示机构解读正确的是 ( ) 图3 A.设立于清朝康熙皇帝时期 B.标志中国古代皇权达到顶峰 C.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机构 D.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13.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要被禁毁,就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否定其他民族的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