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速览·第二单元 (全新教材全面汇总) 《黄河颂》 一、教材知识清单 (一)文学常识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 (二)易错读音 巅(diān)、澎湃(péng pài)、狂澜(lán)、屏障(zhàng)、哺育(bǔ)、九曲连环(qū)。 (二)易错字形: 摇篮、体魄、赞歌、浩浩荡荡、澎湃、狂澜、屏障、哺育 (三)词语理解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遮挡。 5.哺育:喂养;培育教养。 (四)文章主题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的赞美,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教材内容详解 句子 详解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开篇点明黄河的英雄气魄,奠定了全诗豪迈激昂的感情基调,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为下文歌颂黄河做铺垫。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雄伟景象,突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哺育作用,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将黄河比作巨人,赋予黄河人的形象,体现了黄河的雄伟壮观和伟大坚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黄河的崇敬。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直抒胸臆,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强化了诗歌的主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核心问题质疑 (一)意象运用方面 诗歌中反复出现 “啊!黄河!” 这一语句,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单调?有什么作用? 答案:不会显得单调。“啊!黄河!” 在诗中反复出现,构成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从结构上看,它将诗歌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是民族的伟大精神象征等方面进行歌颂,使诗歌层次分明。从情感表达上看,这种反复咏叹强化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使情感更加充沛、强烈,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抒情方式方面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效果? 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诗人通过直接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伟大坚强等,如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等语句,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借黄河这一意象,将对黄河的赞美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融合在一起,借黄河的伟大形象来抒发对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的歌颂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老山界》 一、教材知识清单 (一)文学常识 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革命斗争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易错读音 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缴租(jiǎo)、攀谈(pān)、峭壁(qiào) 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yè)、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 (三)易错字形 黎明、惊惶、道歉、篱笆、峭壁、骨碌、咀嚼、呜咽、督促、灌输。 (三)词语理解 1.惊惶:惊慌,恐惧。 2.苛捐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