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93408
第24课 唐诗三首 教学课件(共5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9560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2024-2025
,
八年级
,
语文
,
初中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24.唐诗三首 石壕吏 杜 甫 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位著名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世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他们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的诗大多真实表现了现实生活,他亲身经历“安史之乱”,所作的《三吏》《三别》更真实反映了唐朝末期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生活,今天我们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石壕吏》。 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理解诗人情感。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百姓苦不堪言。 诗人这时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将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听读诗歌,注意节奏 逃跑 多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投宿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防守。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还在吃奶的孙子。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妇。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暮 石壕村 吏老妇 诗人(旁观者) 老翁(次要人物)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妇前致词 登前途,与翁别 2.说一说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老妇的境遇?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3.难道“吏”呼一何怒,就洗耳恭听老妇的抒情独白了吗 (诗人这里采用了藏问于答的写法,省略了悍吏的逼问。发挥想象,还原他们之间的对话。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你们家还有别人吗?】 妪:室中更无人, 吏:【撒谎!不是还有个孩子在哭吗?】 妪:惟有乳下孙。 吏:【这么小的孩子没有母亲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5-05-13)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综合性学习(含答案)(2025-05-13)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含答案)(2025-05-13)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小作文(含答案)(2025-05-13)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2025-05-1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