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3918

10.1 认识民法典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30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0.1,认识,民法典,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
  • cover
10.1 认识民法典 课题 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第一课时 认识民法典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生物学 七年级 新授课 3 45分钟 课程标准 1.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法律,尤其是民法典,精准把握其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关键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让法治意识扎根于学生内心。 2.清晰认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关系,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科学的法治理念。 3.积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各类法律问题,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 2024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的第一课时,重点聚焦于对民法典的认识。教材开篇精心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像邻里因房屋边界产生纠纷、消费者在购物时遭遇质量问题维权、个人与企业签订合同等,借此引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入主题。随后,详细阐述了民法典颁布实施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着重强调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权益、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介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时,明确指出民法典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通过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民法典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教材深入解读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充分体现了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重目标,以及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教材内容编排紧密贴合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民法典知识,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民法典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可能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深入学习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高度认同,增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心,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法典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认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以道德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德法兼修,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法典的调整范围、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明确民法典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民法典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实践。 健全人格:通过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理性、诚信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明白在法律框架内,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实现个人价值,同时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法典的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法律问题,主动向身边人宣传民法典知识,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法治建设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 1.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包括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理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