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3925

10.1 认识民法典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1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1,认识,民法典,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
  • cover
10.1 认识民法典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知道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熟悉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框架,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各编的核心要点和涵盖范围,如物权编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方面的规定,人格权编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权利的保护。 2. 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和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典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判断某一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在遭遇侵权时如何依据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合作中共同梳理民法典的知识体系,深入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激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树立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观念,认识到民法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民法典的规定,积极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解读民法典的核心亮点和特色,如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个人尊严和人身自由的保护;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明确各方责任,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贯穿于整部法典的各个编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价值追求,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亮点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以及对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民法典中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条款,如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充值、打赏行为的效力认定,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况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校园内学生之间的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划分,明确学校、侵权人及其监护人等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园环境中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使学生能够将民法典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民法典各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体系架构,以及在实际法律适用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如物权编为合同编中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提供了物权基础,侵权责任编与其他各编在权利保护和责任追究方面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民法典的内在逻辑,避免碎片化地学习和理解法律条文,培养学生系统的法律思维能力,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理解民法典不仅是一部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更是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让学生明白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等原则,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体验来逐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小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情境,如购买文具时遭遇消费欺诈、在小区玩耍时被楼上坠落的花盆砸伤、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同学未经允许发布在网络上受到点赞和转发等。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小明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我们应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