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二十八)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时空观念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发: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4)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艰难。 2.罗斯福新政 (1)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等 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3)作用 积极 对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考点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国家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原因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头目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广田弘毅 政党 法西斯党 纳粹党 - 建立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政策 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1)意大利: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 (2)德国 (3)日本 ①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权“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②加紧扩充军备,制定《国策基准》。 ③1937年7月7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直接原因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催化剂 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过程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 走向联合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结束 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主要会议 (1)雅尔塔会议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目的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召开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波茨坦会议 ①召开: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②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