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景导入: 上面两幅图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尤其二战战场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请思考: 面对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重建家园,恢复发展经济呢?又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时空观念】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 【史料实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历史解释】了解国家干预、世界贸易组织、福利国家、民权运动等概念,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家国情怀】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发展与变化。 目录 国家的宏观调控 1 2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3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4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概念: 1.含义: 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历程: 始于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思想,到20世纪70年代衰落。 (二)背景: 1.历史教训: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2.现实需要: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的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危机面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历史解释: 自由放任政策 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意为“顺其自然”。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经济思想,1929-1933经济大危机后被国家的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背景: (3)外部因素: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5)实践经验: 罗斯福新政的罗斯福新政示范作用和成功实践; (6)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7)科技支持: 第三次科技革命崭露头角,有利于战后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根本原因: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