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同步教学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 【史料实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历史解释】了解国家干预、世界贸易组织、福利国家、民权运动等概念,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家国情怀】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 1.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与第三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呈并列关系,共同起到了时间上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经济之变、科技之变和社会之变进行贯通。 2.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美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内容,但是只是停留于基础知识层面,并未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所学的知识尚未形成逻辑体系,故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回顾既有知识储备的同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扩大学生视野,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再次深层次地审视、理解这场运动。 3.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素养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史料,以及教材的辅助栏目,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上面两幅图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尤其二战战场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请思考: 面对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重建家园,恢复发展经济呢?又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概念: 1.含义: 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历程: 始于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思想,到20世纪70年代衰落。 (二)背景: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的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危机面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材料三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