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4205

6《陶罐和铁罐》(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5982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陶罐和铁罐,1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元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陶罐与铁罐》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陶罐与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讲的是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已不复存在。从而揭示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寓言,对寓言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需要孩子们充分进行分角色阅读。在三年级之前,我们进行了许多次的分角色朗读,但本课是进入具体的情境当中,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比如课文中的“轻蔑、奚落、懦弱”等词语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去理解。 设计思路 《陶罐与铁罐》这则寓言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鲜明的对比: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进行鲜明对比,铁罐傲慢、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则谦虚、友善、不卑不亢。同时,二者的结局也形成强烈反差,铁罐最终消失,陶罐却成为珍贵的文物,突出了故事的主题。二是生动的拟人:赋予陶罐和铁罐人的语言、神态和性格,使它们像人一样会对话、有情感,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容易吸引读者,也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三是深刻的寓意:通过讲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揭示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尊重他人,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优缺点的道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启发读者思考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认识自我。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开篇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学习铺垫。在讲解1 - 9自然段时,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本课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本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推进,读好对话。从关键词“奚落”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关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关注语言描写,抓住关键点(称呼、标点),体会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的语言把提示语补充具体。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表演读,从而进一步理解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分析故事结局环节,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最终落到两个事物不同的特点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事物其实各有长处和短处,人物的结局最终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而非性格所决定,从而帮助学生懂得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由物拓展到物,由物联系到人,进一步深入理解寓意。对比北风和铁罐时,引导学生对两则寓言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辨析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学生对寓言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并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提升学生写作与思考能力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后,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准备 多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