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准备:诗仙诗鬼那些想象力爆棚的诗句 新课导入:猜猜下面的广告是什么产品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关系,理解主要观点。 2、理清论证思路,领会鉴赏方法,指导鉴赏实践。 3、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预习反馈: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识记字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预习反馈: 堍( ) 契 ( ) 遣( ) 拘泥( ) 谣( ) 缕( ) 苟 ( ) 旷 ( ) 啸( ) tù qì qiǎn yáo ɡǒu kuànɡ xiào lǚ jū nì 桥 合 驱 歌 安 远 海 几 预习反馈: 刻板: 怅然: 苟安: 无可比拟: 比喻呆板没有变化。 失望;不痛快或精神不集中,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预习反馈: 探究任务 1、速读课文,紧抓核心。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核心概念,梳理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探究任务 连接读者与作者的桥梁 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 作者 具体的描写 想象的安排 文艺:美 歌谣 文字 创作 读者 阅读 触摸文字 驱遣想象 领会意境 概念关系: 探究任务 鉴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探究任务 文章的主要观点: 探究任务 2、精读深思,交流合作。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 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2)分析8———12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并说说要如何 驱遣想象。 (3) 根据前面的探究,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探究任务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第8、9两段文字主要论证方法,应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仅按字面解释,是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的。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就会发现这两句的图画美和意境。 根据景物,想象画面,领会意境。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体会到一种愉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举例论证 单就字面解释,领会不到《海燕》这首诗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会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中去,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鉴赏文艺不能“死盯着文字”,不然就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得到一种受用 (2)第11、12两段文字主要论证方法,应如何驱遣想象。 海燕 (3)根据前面的探究,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探究任务 知识铺垫,介绍文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得出结论,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理论阐述,提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文字是一道桥梁”,读者鉴赏文艺作品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实例分析,通过两个实例具体说明读者应该驱散想象去鉴赏文字。 达标检测 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欣赏一句你喜欢的古诗。 拓展延伸 1、驱遣想象,创作故事,为视频进行创意配音。 拓展延伸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