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5216

第7课 它们去哪里了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824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它们,哪里,教案,格式
  • cover
1.7《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 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红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红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2.科学思维 (1)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比较和描述; (2)尝试以能否溶解在水中作为分类依据,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3.探究实践 (1)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4.态度责任 (1)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能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简单示意图进行记录。 难点:观察和描述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为学生准备: 分别装有水的3个透明杯子、3个小透明塑料盘、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油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3】 1.教师出示一幅煮汤的照片,提问:煮汤时,撒下的盐哪儿去了? 2.聚焦问题: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溶在汤里了。 预设:食盐和红糖会慢慢“消失”在水中,小石子会一直在水中不发生变化。 聚焦环节一方面旨在了解学生的已有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以及思考“它们去哪里了”。 探索 【PPT:4-10】 观察并描述物体颗粒。 1.出示材料:食盐、红糖、小石子,提出观察任务:(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种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 (2)说说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做好记录。 2.提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眼睛、观察物保持不动;慢慢前后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 3.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对观察到的颗粒特征进行交流。 5.根据学生的汇报做简单小结:食盐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红糖是一种赤色结晶颗粒,会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小石子呈现不同的颜色,颗粒较大。 (提醒:在光的照射下,数量非常多的食盐颗粒看起来像是“白色”。) 【PPT:11-25】 (二)观察并比较三种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出示实验材料: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记录要求:(1)分别取少量的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三杯水中,静静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记录; 一只手握住杯子,一只手慢慢搅拌,搅拌充分;搅拌时认真观察水中物体的变化(注意事项:沿同一方向搅拌,搅拌棒尽量不碰到杯底或杯壁,以免损坏); 静置后,再观察,做好记录; 用放大镜贴着杯壁观察,带着问题观察:“你还能看到原来的颗粒吗”。 播放微课进一步指导。 4.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研讨: (1)把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比较三种物体在水中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溶解的概念进行简单说明:像食盐、红糖这样,在水中消失的现象叫作溶解。 (3)食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6.根据研讨结果,对溶解的概念进行解释:像食盐和红糖这样,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里,水仍然保持透明的现象,叫作溶解。 学生了解观察任务,学习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领取材料开始观察,做好记录。 预设:食盐一粒粒的,白色;红糖颗粒很小,红褐色;小石子较大,多种颜色… 学生了解操作步骤、记录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预设: 食盐: 红糖: 小石子: 预设:我发现食盐和红糖的颗粒在水中消失了,看不见原来的颗粒;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