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到水具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等特征。 2.科学思维 (1)对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并描述。 3.探究实践 (1)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并借助多种物体的方法,来观察、认识水的特征; (2)运用气泡图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4.态度责任 (1)激发对生活中常见物质(水)的探究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 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索 【PPT:2-13】 辨别、观察水。 辨别 教师出示一套材料:分别装了水、牛奶、白醋、白糖水的4个杯子,提问:“哪一杯是水?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 出示观察任务:运用多种感官,辨一辨哪一杯是水。同时,强调尝和闻的正确方法: 用尝味棒沾一滴,舌头尝味道;用手轻轻扇动,鼻子闻气味;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尝或闻。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说一说:哪一杯是水?你是如何运用感官辨别、排除的? 观察 引出:辨别出了水,接下来观察水的特征吧。 引出观察水的方法: 用眼睛看水的颜色、透明度;(提示透明度可透过液体能否看清物体来判断) 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扇闻法); 用尝味棒沾一滴水,舌头尝味道; (4)在桌面上滴一滴水,你观察到了什么? 7.出示记录观察结果的气泡图并演示如何填写。 8.教师巡视指导。 9.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 说一说:观察水时你用了哪些感官?发现了水的哪些特征? 【PPT:14-23】 (二)发现水是更多特征。 1.引出: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发现水的更多特征。 2.引出观察内容:(1)把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2)观察并画出每个瓶子中水的形状。 3.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观察,我发现 。 提问:为什么水可以适应各种容器呈现出不同形状? 引出进一步的观察任务:(1)让水流淌,在图上画出水的流向。 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2)先滴一滴,过一会儿再滴一滴;(3)观察并画出水的流向。 6.组织学生观察水的更多特征,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说一说:关于水的特征,你有什么新发现? 8.出示一张瀑布图片,引出:大自然中的水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10.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水的特征(流动性)补充到气泡图。 11.小结:水之所以能适应各种容器呈现出不同形状,是因为它具有流动的特征。流动是液体的典型特征。 预设:看颜色、闻一闻、尝一尝…… 学生了解观察任务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 预设: 眼睛看颜色:白色、不透明的是牛奶; 鼻子闻:有酸酸气味的是白醋; 舌头尝:有甜甜的味道的是白糖水。 眼睛看鼻子闻 舌头尝 滴桌面 学生进行观察水的特征活动。 预设: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学生思考。 了解观察内容及记录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预设:水会流动;从高处流向低处。 辨别找到水并不难,但它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进一步巩固认识物体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需强调未知的物体不能闻或尝)。 有了前面运用多种感官辨别出水的经验,自然过渡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