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8663

第7课《溜索》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376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7课,溜索,课时,练习,答案
  • cover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7课《溜索》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灌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ǔ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盘huán( )  fǔ( )望   蓦地(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万丈绝壁”中“绝”的意思是 ( ) A.断绝 B.穷尽;完全没有了 C.独一无二的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4)第三段从 和 的感官角度,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C.学校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也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4.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5.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翻照移去。”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动词、名词、数量词、副词。 B.“隐隐闷雷”“捏紧了心”“站起来”“牛嘴咧开”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 C.“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鹰移来移去”。 D.“牛们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 (2)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 ) (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