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8779

3.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课件)(共26张PPT)_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2019)

日期:2025-04-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20064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3.3,高中,必修,科版,化学,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等 3.3.3 糖类 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元素组成、官能团(如醛基、羟基等)角度分析糖类的结构与性质,建立 “结构决定性质” 的化学思维。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基于实验现象(如碘水变蓝)建立糖类的特征反应模型,掌握物质检验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设计实验探究糖类的水解条件、葡萄糖的还原性及蛋白质的性质,培养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重点 糖类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如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水解)。 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醛基、酯基、氨基和羧基的化学性质)。 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 难点 从微观角度分析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如醛基和羟基的协同作用)。 糖类水解反应的条件控制及产物检验(如中和酸、碱性环境的调节)。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理解。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同学们,大家肯定都吃过甜甜的糖果、软糯的米饭吧,这些食物能给我们带来满满的能量和幸福感。它们之所以能有这些作用,是因为都含有一类重要的物质 ——— 糖类。糖类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来源,还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那糖类究竟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神奇的性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探索糖类的奥秘。 01 糖类 糖类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 →糖类的组成: 糖类物质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 Cn(H2O)m 表示,因此曾把它们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的分类标准: 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来分类。 糖类物质的分类 类别 单糖 低聚糖(以双糖为例) 多糖 特点 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 1 mol 双糖能水解成 2 mol 单糖 1 mol 多糖能水解成 n mol(n>10)单糖 化学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常见物质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用途 可用于制造药品、糖果等 可用作甜味剂 淀粉可用于制造葡萄糖和酒精; 纤维素可用于制造无烟火药、电影胶片的片基、纸张等 →1 mol 低聚糖水解时能生成 2 ~ 10 mol单糖。低聚糖包括双糖、三糖等。双糖是最重要的低聚糖。 →淀粉和纤维素分子是由一定的结构单元C6H10O5 重复连接而成的,化学式用 (C6H10O5)n表示,它们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现象: ①试管中不显蓝色,②试管中显蓝色 ③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④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现象分析: 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而②试管中含有淀粉; 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被氧化,氢氧化铜被还原成Cu2O,而④试管中氢氧化铜未被还原,无葡萄糖生成,淀粉未水解 实验结论 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知,乙醇(羟基)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故可推测是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弱氧化剂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注意事项 →实验成功的条件: 碱性环境:与银氨溶液反应类似,该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保证的Cu(OH)2存在形式和反应活性。如果溶液酸性过强,Cu(OH)2会与酸反应而溶解,无法发生与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 加热至沸腾:加热是为了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加热至沸腾,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现象。若加热温度不够或加热时间不足,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无法生成足够量的Cu2O沉淀,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现用现配:新制Cu(OH)2悬浊液需要现用现配,因为放置时间过长,Cu(OH)2会部分分解,影响其氧化性,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单糖,是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