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0429

1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41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cover
一年级下册1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体会汉语之美。 语言运用: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分角色读好对话。 思维能力: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审美创造: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材解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学生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最终明白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的原因,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的变化。 本文人物对话中带有“呀、呢、吧”等语气词,适合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重点要指导读好这些句子,通过角色体验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所想,对许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借助插图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关于天气观测的智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语言运用: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分角色读好对话。 思维能力: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审美创造: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会写“问、加”2个字。通过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小白兔和小鱼、蚂蚁的对话。 3.能从对话中提取信息,说出下雨前小鱼透气、蚂蚁搬家的现象和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单元主题及任务,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做“送小白兔回家”的游戏,巩固课后第3题中的词语。 引导学生回顾小白兔在下雨前遇到了哪些小动物,教师相机贴小动物图片。 2.指名交流燕子在下雨前做了什么,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燕子的话。 【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巩固本课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板书内容,回顾燕子低飞捉虫的现象及其原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深入学文,了解现象 1.学习第4~6自然段,了解小鱼游出水面透气的现象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第4~6自然段。 ①读一读:自由读课文第4~6自然段。 ②画一画:用“_”画出小白兔说的话,用“ _ ”画出小鱼说的话。 ③想一想:下雨前,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上来? (2)交流反馈: ①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②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引导学生体会小白兔半信半疑的心情,指导朗读。 (3)指名读小白兔问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有空”的意思,相机正音,指导读准“空”。 (4)出示小白兔的两次问话,关注“呀”和问号,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小白兔和燕子、小鱼的两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特点。再关注小兔子两次问话中的语气词和标点,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促进学生对角色心情的体验。 (5)指导学生说清下雨前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 ①指名朗读小鱼说的话,板书:闷得很。 ②引导学生借助书上泡泡框里的话,通过读文,理解“闷”在这里是呼吸不畅、透不过气来的意思。再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有没有过“闷”的感觉。现场屏住呼吸10秒钟,感受“闷”。 ③让学生联系小鱼游到水面透气的情形,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对话。 ①师生共读。 ②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③师生互评。 2.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蚂蚁搬家”的现象及其原因。 (1)问题引入:小白兔又遇到了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