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088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古诗《水调歌头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4662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水调歌头 ,ppt,23张,课件,编版,古诗
  • cover
(课件网) 预习检查 课堂导入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他晚年曾用这样的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水 调 歌 头 学习 目 标 积累掌握诗词和名言,并熟读成诵。 了解宋词体裁中的特点,体会诗词意蕴 感悟苏轼旷达的胸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全盛于宋代。 词又名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 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各不相同。 词的段落叫做阕( què ),也叫做片。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本文的作者( ) , 字子瞻,号( ) ,( )人,北宋著名的( )家、书画家,诗、词、散文皆独步一时, 其诗与( )合称“苏黄”,词与( )合称“苏辛”,散文与( )并称“欧苏”,是( )之一。 苏轼 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 文学家 黄庭坚 辛弃疾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字词积累 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 ) 琼( )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低绮户( ) 婵娟( ) 丙辰( ) què qióng shēng qǐ chán juān chén 听读感知 要求 : 诗歌朗诵 朗读感知 丙辰(chén)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 小序 上阕 下阕 疏通文意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中秋, 写作时间 大醉, 人物状态 兼怀子由。 写作缘由(多重) 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疏通文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酒 端起酒杯 宫阙 宫殿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晚是哪一年?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面问天,实际上想知道当今朝廷的情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疏通文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归去 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 指想象中的宫殿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不胜 经不住 疏通文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弄清影 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