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1562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0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任务,统编,高中
  • cover
必修下册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属于人教版必修下第五单元第十课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含了互动性较强的社会交往类文本。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四篇选文分为两课,第十课由《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组成。两篇都是革命导师的著名演讲词,且都为译作。两篇文章皆为名家名作,兼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和文本的经典性。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从而达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的课程目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致的悼词,作者深情满满的哀悼自己的亲密战友,总结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为人类社会做出的伟大贡献,字里行间充满敬意和不舍,悼词短短一千多字,严简、意丰、情盛,语言优美典雅,极具感染力。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概括马克思的贡献,理解马克思的精神和胸怀,体会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沉情感。学习悼词的基本特点,尝试写作简单的悼词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彩和表达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化恶意义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对于一位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重要信息。“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提示这是一篇悼词。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悼词文体特点: 1.介绍死者的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2.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3.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任务二 知人论世 1.恩格斯(1820-1895)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在葬礼上,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深切悼念。 2.写作背景 1885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教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的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精要总结,并予以极高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恩格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 文章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结,既表示了全世界无产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