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七 认识国家发展差异 4 了解印度 第二课时 目前,世界上有近 200 个国家,它们的面积、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你熟悉哪些国家?应该怎样从地理的角度了解和描述一个国家?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地理特征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国家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主题学习目标 如何认识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说出某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和首都 , 比较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 1 从气候、地形、河湖、资源等方面,归纳一个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从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等方面,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相互影响。 3 学习目标 比较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说出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4 主题内容 探索巴西 了解印度 认识美国 走进日本 感受澳大利亚 新课导入 根 据 图 7-40,思考印度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印度的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较低,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纺织工人在纺线 水稻种植 飞饼 泰姬陵 图7-40 印度的景观、食品 核心素养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学生应了解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人口增长对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同时,探讨印度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如“绿色革命”)来改善粮食生产状况,以及这些措施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学生需分析这种气候特点如何影响印度的农业布局和作物种类,以及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通过了解印度农业与气候的紧密关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 地理位置与邻国:学生应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其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等基本信息。同时,了解印度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国的接壤情况,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 地形与气候区域:学生需掌握印度地形分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和南部高原(德干高原)的特点,以及这些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地形区域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差异。 区域认知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分析印度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利弊。同时,探讨印度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控制人口增长,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印度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普及的英语教育,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学生应分析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综合思维 地图阅读与空间定位:学生应学会阅读印度地图,准确识别印度的地理位置、首都、主要城市、地形区、河流等地理要素。通过地图阅读,学生可以培养空间定位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气候分析与灾害预测:学生应学会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季节变化。同时,探讨水旱灾害对印度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来预测和防范这些灾害。通过气候分析和灾害预测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目 录 位置与自然环境 壹 生产活动 贰 居民与生活 叁 India 贰 生产生活 农业 印度的耕地面积广大,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农业 粮食作物 水稻 分布 印度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以平原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