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短文两篇 13 (完美版)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年 ),英国哲学家、作家。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代表作品:《新工具论》《随笔》《伟大的复兴》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作品风格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品《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读一读字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足以……足以……”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品析《谈读书》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品析《谈读书》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1 分),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读书。 品析《谈读书》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谈读书》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品析《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品析《谈读书》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排比的表达效果。(中考占3-4 ) 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排比的作用是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具体有:1.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形象生动;2.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感情充沛;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