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不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塑料 2.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蔬菜 B.沥干蔬菜 C.点火炒菜 D.盛菜装盘 4.下列溶液配制及酸碱中和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5.0g B.量30.0mL浓硫酸 C.稀释浓硫酸 D.滴加稀硫酸 5.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 B.番茄 C.牛奶 D.玉米粥 6.人类开发利用金属的时间和金属的活动性有关。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打磨金属片,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B.若向甲、乙试管加入稀盐酸,只有锌片表面能产生气泡 C.若向乙试管加入溶液,能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若向甲、乙试管加入溶液,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7.下列有关X、Y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中和反应 混合物 碱性溶液 氧化物 Y 复分解反应 纯净物 碱溶液 化合物 8.“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9.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pH 的液体为食盐水,的液体为蒸馏水 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 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 10.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室温下向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一定温度下,将饱和溶液加水稀释 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1.(4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化学为冰雪盛宴助力! (1)某些滑雪板底座用到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属于_____(填字母)。 A.合成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2)亚冬会期间,可用纯电动汽车,为运动员提供出行服务,此种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_____能→电能→机械能。 (3)运动员食用的米饭、面包中富含的淀粉属于_____(填营养素种类),淀粉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主要流程:淀粉→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其中葡萄糖所含的三种元素为_____(填元素符号)。 12.(3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Ⅰ.科技助力文物发掘 (1)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_____(填“改变”或“不变”)。 Ⅱ.璀璨文明再现 (2)古籍记载“凡煎炼亦用洪炉,入(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锡铅合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