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李清照诗歌赏析 --婉约词宗的才情与悲欢 目录 壹 《声声慢·寻寻觅觅》 贰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 国破家亡的沉痛 李清照创作《声声慢》时,正值北宋灭亡、丈夫赵明诚去世,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使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内心充满愁苦。 流寓南方的孤寂 晚年生活的凄凉 金兵入侵中原后,李清照流寓南方,远离故土,生活环境的剧变加剧了她的孤独与无助感。 此时的李清照已步入晚年,生活困顿,精神上也饱受煎熬,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她创作《声声慢》的情感基调。 1 2 3 创作背景解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原文 白话译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整天都在寻寻觅觅,试图找回失去的一切,然而眼前的一切却都是清冷的、惨淡的。天气忽冷忽热,最难休养调理。喝上几杯淡酒,却无法抵挡傍晚的冷风。南归的大雁飞过,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令人伤心。满地的菊花凋零,无人采摘,独自守着窗儿,怎么熬到天黑 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 情感与意象赏析 大雁与黄花:词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与“满地黄花堆积”分别以“大雁”和“黄花”为意象,前者象征对故乡的思念,后者象征青春的凋零,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 梧桐与细雨:结尾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梧桐”和“细雨”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意象运用 孤独与失落: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她试图寻找过去的美好,却只能面对现实的凄凉。 愁苦与哀伤: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词人的愁苦与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情感表达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婚姻离别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因赵明诚外出求学,李清照写下这首词表达离别之情。词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夫妻分离后的真实写照。 政治动荡 宋徽宗时期,党争激烈,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政治斗争受牵连,李清照被迫还乡。这首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 女性情感表达 宋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受到诸多限制,但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突破了传统束缚,成为宋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写作背景与时代关联 “粉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飘零,水独自流淌。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翻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情景交融 词中“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既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又通过“香残”和“玉簟秋”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对比手法 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自然景物的无情,后者表达人间情感的深切,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