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6503

3.1《蜀道难》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87990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蜀道难》《蜀相》比较探究 导入 检查预习 学习任务:设计一份黑板报,品读比较《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诗歌。准备2分钟。 设计要求: 1.确定板报主题,4个版面 2.版面一:体裁、意象、意境、手法、思想感情 版面二:语言特点、对诗风的影响 版面三:诗心 版面四:推介语 3.完善板报内容 《蜀道难》 《蜀相》 体裁 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七言律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 意象 黄鹤、猿猱、青泥、悲鸟、子规、连峰、枯松、飞湍瀑流、崖石、剑阁、豺狼、猛虎、长蛇 祠堂、柏树、碧草、黄鹂 意境 阴森幽邃;雄奇壮观 幽静凄清、寂寞阴冷 手法 借景抒情、夸张、用典、象征、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以实写虚 思想情感 劝告友人早归 对自己追求功业未成的愤慨 对世道艰难的感慨及对国家隐藏危机的担忧 对诸葛亮的称颂及其“未捷先死”的惋惜 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浪漫主义 豪放飘逸 现实主义沉郁顿挫 品味诗风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置身诗境 探究手法 虚实相生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⑴ (2) 虚实相生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虛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虛境。 “虚景”主要有三种: 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 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 ③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剑阁峥嵘而崔嵬 枯松倒挂倚绝壁 连 峰 去 天 不 盈 尺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古蜀国五王 上左:蚕丛;上右:柏灌;下左:鱼凫;下中:杜宇;下右:鳖灵 《蜀相》分两部分,实写,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虚写,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虚”为主,但《蜀道难》中的蜀山之高、剑阁之险,又非虚设。 全诗虚实结合,借情抒情,兼用神话传说、夸张等增加诗歌的神秘感,体现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的特点。 《蜀道难》 语 言 特 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齐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 “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精炼凝重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流畅轻快 七言歌行 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八言、九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 对诗风影响 散文化的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的风格特点。 《蜀相》 领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和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但字数、结构、意义等都符合对仗的要求,而且平仄也形成相对的形式,完全体现出了古代诗歌中律诗对仗的工对之美。 七言律诗 结构严整,法度森然,对仗工整精巧。 结构严整,法度森然,对仗工整精巧,体现杜甫顿挫诗风 语言特色 《蜀道难》 《蜀相》 叹蜀道难,忧国隐患 赞颂英雄,怀古伤己 精神追求:济苍生,怀家国 他们都有一颗共同的报国宏心。这才是他们共同的真情,共同的诗心。 如果说李白的豪放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那么他们共有的报国宏心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都渴望入仕,为此在仕途沉浮,在蜀地吟咏感叹。 寻觅诗心 李白和杜甫都与蜀地有着不解之缘。 李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