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下历史第1、2单元测试05 范围: 第1、2单元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面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完善了政治办商制度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B) A.推翻了封建帝制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D.完成了土地改革 3.为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国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用品、武器弹药,保障前线的供应。这一现象发生在(D) A.五四运动期间B.抗日战争期间 C.人民解放战争期间D.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4.“中国人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他们利用突然的奇袭来战胜美国人……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显示了非凡的能力,他们能够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部队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这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B) A.先进的武器装备B.高超的指挥艺术 C.人民群众的支持D.美军战斗力低下 5.新中国某部法律的第一条:“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部法律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收谷350千克,吃野菜、麦皮等达8个月之久。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全年有米吃,盐和油也由原来的极度短缺变为全年无缺。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B)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20世纪50年代的这副春联反映的时代主题是(C) A.民主政治建设B.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探索 8.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C) A.1950年10月,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B.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武汉修建长江大桥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中国共产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9.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了(D) 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0.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的是(C) A.采取股份分红政策B.推行廉价收购政策 C.实行赎买政策D.强制没收私人资本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D)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2.下面年代尺中④时期取得的成就包括(B) A.八字方针开始实施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武汉长江大桥修建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纲领文件·临时宪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