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二4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的。若说写文章不妨马虎,那就等于说想心思不妨马虎。想心思怎么马虎得?养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马虎地想,非但自己吃亏,甚至影响到社会,把种种事情弄糟。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做“修辞立其诚”。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光是个一字不易,那不值得夸耀。翻开手头一本杂志,看见这样的话:“上海的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廉价的房间更难找到,高贵的比较容易,我们不敢问津的。”什么叫作“上海的住旅馆”?就字面看,表明住旅馆的原来是人。从此可见这个话不是想错就是写错。如果这样想:“在上海,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就写对了。不要说加上个“在”字去掉个“的”字没有多大关系,只凭一个字的增减,就把错的改成对的了。推广开来,几句几行甚至整篇的修改也无非要把错的改成对的,或者把差一些的改得更正确,更完美。 (摘自叶圣陶《谈文章的修改》) 材料二: 我们说“修辞”,好像只是文字上的修饰,其实不是。《易经·乾卦·文言》说“修辞立其诚”。什么叫做修辞?不是指那种花花草草的涂抹装饰,而是你要找到一句最合适的话传达你自己。不管写人写物写情,你要把那句最能够传达你感情的话、最恰当的字找到。所以杜甫虽然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他最重要的一点是“修辞立其诚”。他惊人的语句,跟他内心的感情能够相配合。而后世的人,他们只注重外表的用字,而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感情,因为他们没有杜甫那么丰厚的感情,他们都是用脑,不是用心。我不是说这些人绝对不好。而韩愈这个人呢,是很有才的,他有丰富的语汇,运用语法的能力也强。我们把白居易也说一下。白居易有一封给朋友的信———《与元九书》。元九就是元稹元微之,当时元白两人并称,他们所提倡的,白居易这封信里就写了,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说你写文章,要为这个时代而作,要看这个时代的需要,你的歌诗要反映社会上的一些真实事件。这也是受了杜甫的影响。杜甫是个写实的、对社会关怀的诗人,他的诗是流自肺腑。韩愈、白居易这些人,是用脑用才来写诗,而杜甫是用感情来写诗。元微之跟白居易写了一大堆反映现实的作品,叫作新乐府。他们是找题目来写的。而杜甫不是,杜甫写诗是因为他的经历,他眼中所见,这完全是不同的。 (摘自叶嘉莹《诗圣遗泽广远绵长———中唐以后几大诗歌派别的演变均受杜甫影响》) 材料三: 所谓“修辞立其诚”,诚者,实也,真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文章由这句话展开论述,提出发言著论写文章都应坚持“立其诚”的原则,告诫人们要“说真话、讲实话”,做真人。时至今日,对于文章发表后近二十年的今天,张岱年先生的观点仍然显得熠熠生辉。 一方面,“立其诚”应从“修辞”始。正如作者所言,发言著论都须注重诚伪问题,讲究真实性,坚持名与实,即言辞与客观实际即相一致的属性,我们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论是否符合事实。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是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要求,更是当代自媒体高度发达,网络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实际的客观需求。现实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社媒、自媒平台层出不穷,“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主角”。然而,有人却为了博眼球、获关注、赚流量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